我的前两年大学生活总结

我的前两年大学生活总结
Tonglinggejimo马上要大三开学了,浅浅总结一下我自己的大学前两年生活吧。
大一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一个小镇做题家(其实自己也称不上做题家吧,学习一般)孩子来到大城市生活,于我而言什么都是新奇的。什么事情都喜欢插一脚,班委、学生会、一些无聊且无意义的活动都能看到我的身影,可是也许是因为我宅的原因,生活也并不像身边其他同学一样过的有趣,过着平平淡淡的乏味生活。学习方面呢,也很差劲,从小到大不喜欢学数学,到了大学亦是如此,同时也因为迷上了当时的一种数学无用的论调,上课不认真听课玩手机摸鱼,下课的作业找到答案誊抄后交给老师(甚至自己抄错行都没有发现),只会在期末前临时抱佛脚突击复习预习一下内容去考试,所幸老师很能捞,倒是没有挂科的,但是绩点很难看。不过靠着从小学开始玩手机培养的搜集信息的习惯毛病以及老师的帮助,找到了发展CTF的“野”路子,但其实当时只是出于好奇的探索,在这件事上做的其实蛮差的,遇到真的难题的时候会觉得这个知识点好难,等到以后大二大三了自然会学习(当时还是典型的等着老师喂的填鸭式教育的思维),就开始摆烂了,只会上课摸鱼偶尔去刷一刷buu上的简单题目,做的基本也只是misc,沉浸在使用别人写好的轮子和使用AI解题的温柔乡中,其实自己啥也没学会,编程能力稀烂,课程学的一坨,自以为发展对了正途,但实际上只是学会了套用工具做做固定套路的题目罢了。不过讲真的不能说全是坏处吧,还是带来了一点好处的,可能是因为上课摸鱼的时间太多,做的题目数量倒是挺多,学年末的时候有幸能够加入实验室进行学习。此外,还因CTF有幸参加了教育部HVV,虽说只是看监控的鼠标猴,但认识了两位很好的行业内的哥姐,不仅给自己了一定的正反馈,还开拓了自己的眼界。
大一结束的那个暑假,我留校参加实验室的适应性学习。因为驻场线下缺人,还被抓去参加了一项实验室接的重大项目(没出新手村的菜鸟被抓去打最终大Boss了),承受者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折磨,感谢老师的指导、甲方的不杀之恩和同学的承伤和兜底(以及溜得快的我),即使我做的挺屎的但也算磕磕绊绊的完成了自己能做的部分。这段时间里因为太过忙碌,没怎么再管过CTF了,也没做几道题。虽说知识上长进不多,但是对于项目处理的能力倒是有了一定的提升。
大二开始的时候,有刷到b站上大佬用hyprland
的视频,这对于我一个颜值党(也许我确实有点梗小鬼的感觉?但是)来说,真的太具有吸引力了,抱着“折腾就是学习”的观念,我网上找了教程开始折腾起了arch和win的双系统,遇到了n多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中我对Linux相关知识了解慢慢变深了,(虽然其实主题我用的还都是大佬写好的现成封装好的)但确实有很多提升。
顺便晒一张以前的截图
不过后来(期末周前几天),很该死啊,我的arch挂了,深受打击啊深受打击,虽然之前也挂过几次,但是因为有timeshift(好像是这个软件)可以保存快照,所以恢复起来很快,但是这次/boot
分区都出现问题了,一直恢复不好,加上敏感的时间点(期末周),便又用回了win(吐槽一句,虽然arch当时问题蛮多,但是用起来是真的舒服,大部分几乎纯键盘操作,方便快捷)然后下学期看到加上国补苹果特别香的价格,就入手了mba,蛮舒服的,相比以前超级重的游戏本真的方便了很多,而且unix环境用起来还是感觉更习惯一点。
大二期间算是真正开始学着做CTF了,开始做web方向,之前只是呆板的模仿,虽然还是一种“脚本小子”行为,但是也算是开始深入去真正了解了。期间在队友的帮助下,有幸参加了一些比赛,比如ciscn&ccb、蓝桥杯、ISCC、御网杯,拿了一些奖,算是在CTF方面对我最大的正反馈了。此外,参加了教育部HVV红队,虽然没有拿到一分(好菜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过在校内系统倒是发现了一个高危的SQL注入漏洞,算是我的好的开始哦,所以纪念一下。
说了蛮多学习方面的,说说我这两年的生活吧。
人际关系方面相比一坨的小初高稍好了一点,认识结交了一些可以说说话的朋友,也一起出去玩了蛮多地方,(PS:冬天秦皇岛的夕阳好好看、内蒙古的烧卖和肉都好好吃、川西的雪山真的好壮观)
不过整体还是I人啊真的,社交能力很差,但是还是想认识好多好多大佬(欢迎友链或者加好友认识哦)
给自己大三定几个目标吧
- 踏踏实实(不要浮躁)的去学习CTF和专业课知识
- 能挖一些漏洞出来
- 认认真真读几本书,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 多交一些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虽说I人有点社恐了倒是)
- 多去一些地方旅游